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认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教育倡导立即行动”,旨在通过加深公众认识、推动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共同应对微生物耐药。
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和理解,11月21日,大庆市第四医院药剂科联合民盟大庆市第四医院支部在门诊部大厅开展了“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药剂科选派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热情地为前来咨询的群众讲解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耐心解答了大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用药问题。为了更好地引导群众正确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药剂科还通过发放抗微生物药物宣传知识彩页、展示宣传海报和播放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相关视频等方式,让广大群众对抗微生物药物的用途、用法和滥用的危害等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此次活动,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和方式提高了社会公众对耐药危机的认识,帮助群众树立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观念。下一步,大庆市第四医院将继续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教育,为构建健康的用药体系贡献力量。
预防为主 科普先行
一、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
二、耐药病原体的出现和传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在内的耐药病原体可能在人类、动物、植物种群和环境之间以及内部出现和传播。 2.它们不分国界,对每个地方的每个人都会构成威胁。 3.越来越多使用和滥用抗微生物药物产生的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等压力就是微生物产生耐药的动力。例如,人和动物、水、土壤和空气中的细菌与耐药微生物接触后可能会获得耐药性。 4.人类和动物会通过接触受到污染的环境、水和食物、吸入真菌孢子和其他含有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的微生物等途径感染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病原体。
三、为什么要开展“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活动? 这是一项全球性活动,旨在提高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和了解,鼓励全球卫生保健工作者、环保人士、动物卫生专业人员、农学家、农民、政策制定者、年轻人、民间社会、媒体和公众都采取行动,应对危害人与动物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耐药病原体的出现和传播。
四、滥用抗微生物药物有哪些危害? 首先,滥用抗微生物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耳毒性和肾毒性等;其次,滥用抗微生物药物会产生耐药性,随着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得越来越多,病原菌的耐药性也会越来越强,若不及时有效地管理,就会衍变出“超级细菌”,多种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无效,感染变得越来越难治疗或无法治疗,人类即将面临着无药可用的窘迫。
五、如何预防感染耐药菌? 1.坚持预防为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主动预防各种感染,注意天气冷暖、饮食卫生、手卫生、环境卫生、旅行卫生,按需进行疫苗接种,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与肠道感染等。 2.出现畏冷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皮肤红肿等急性感染症状时及时就诊明确诊断,进行有关检查,尽可能明确感染病原体。 3.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抗菌药物,防止错误使用和过度使用,减轻抗微生物药物压力。